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9月26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召開紀念中科院院士張新時學術思想暨中科院鄂爾多斯沙地草地生態研究站建站30周年學術研討會。中科院院士匡廷云、方精云、周成虎、莊文穎、蔣有緒,植物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趙千鈞,鄂爾多斯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喜榮,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秘書長于秀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所所長盧琦等相關科研院所專家、科研人員、學生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參加會議。會議由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文浩主持。
趙千鈞在致辭中表示,張新時是我國生態學領域的引領者之一,為植物所建設、學科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他表示,對張新時最好的緬懷和追思,就是傳承他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發揚他的高尚品格和勇攀學術高峰的精神,推動植物所生態學學科發展。他還充分肯定了鄂爾多斯站建站30年來取得的各項成績,希望鄂爾多斯站能夠繼承和發揚張新時的生態學術思想,產出更多學術成果,培養更多人才。
陳喜榮代表鄂爾多斯市政府深切緬懷張新時。他表示,張新時是鄂爾多斯人民的真摯朋友,他提出的防治荒漠化“三圈”生態生產范式理論,對鄂爾多斯市生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對鄂爾多斯站建站30年來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時勉勵鄂爾多斯站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囑托,為鄂爾多斯的生態環境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會議播放了張新時的紀念片,回顧了他從事生態學研究60余年的歷程及對我國生態學事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與會人員分享了與張新時過去交往的點滴,回顧了他為我國生態發展做出的貢獻,追憶他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高尚品格。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鄂爾多斯站30年來取得的成績和對未來的展望、《天山維管植物名錄》的編撰、張新時生態恢復學術思想在山東的實踐、中國山地生物地理研究進展、植物生長性狀的生態適應性等主題作報告。
會后,與會人員赴鄂爾多斯站參觀考察,對生態站的各項工作提出建議。
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