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miRNA是在轉錄階段起著基因表達調控作用的一種小型非編碼RNA,廣泛存在于生物細胞內并調控其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本功能。研究證明miRNA異常表達與人類疾?。?span>如癌癥)息息相關,加之其在人類體液中的高穩定性存在特征,被認為是非常有前景的癌癥早期診斷生物標志物。盡管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克服了miRNA早期檢測分析存在的部分問題,但由于miRNA片段短、同源序列多、體液中含量較低,使得其無標記檢測面臨著挑戰。
近年來,在生物標志物miRNA無標記檢測技術研究方面,重慶研究院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緊密合作,設計出結合修飾DNA探針的磁珠和雙鏈特異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 DSN)檢測miRNAs的熒光生物傳感器,優化DNA間隔區、磁珠與DNA探針結合方向和DSN酶剪切反應,實現了血清中miRNAs高靈敏度檢測分析(ACS omega 2022, 7, 2, 2224-2233)。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基于復合鎖核酸磁珠探針的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和多路復用熒光生物傳感器,實現了血清樣本中肺癌相關microRNA-21、microRNA-210和microRNA-486-5p的檢測分析,并有效應用于臨床肺癌病人和健康對照組的判別分析(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22, 1208, 339778),有望被用于癌癥標志物miRNAs早期篩查與疾病診斷。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重慶英才和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基于復合鎖核酸磁珠探針的多路復用熒光生物傳感分析方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